1.劉兆玄在台大畢業典禮致詞,他以校樹為喻,形容台大學生像椰林大道上的椰子,「只顧自己往上長」,卻無法提供一點樹蔭;相形之下,成大校園的榕樹枝繁葉茂,亭亭成蔭。這一番話,饒富深意。
劉兆玄一家兩代十幾人畢業於台大,他回母校演說,並不是故意要挫台大學生的銳氣。但從近年社會的「反菁英」氛圍看,菁英人才如何將自己的優勢變成樹蔭,讓其他社會成員也能分享智慧和創意的涼快,才能使台灣形成積極的共同體生態。這是劉兆玄的語重心長。
過去的教育,一味教學生要如何「出人頭地」、如何成為「人上人」,卻忘了教人如何善盡個人角色來支撐自身所處的群體。在炎炎夏日,人們需要的,不過是幾許可以遮蔽烈日的樹蔭;大王椰再高,只是讓人仰望困難,豈比得過榕樹的涼爽親和?
台大的椰林大道,從日據時代台北帝大時期即已種植,旨在凸顯校園軸線的奮發精神。歷經光復、解嚴、民主化至今,台大校園早已增添了杜鵑花、楓香、阿勃勒、流蘇等各色各樣的花木;而台大歷任校友也出了三名總統、七八位閣揆、及數不清的部會首長;要說台大人仍無法擺脫「孤高」形象,那絕對不是大王椰的錯,而是校園裡沒蘊育出豐厚的多元價值。
撇開上課睡覺、吃雞腿不談,那天畢業典禮有學生未依規定準時進場被關在門外,便在外面大聲叫罵:「這是我的畢業典禮!」不錯,這些學生的自我權利意識很高,但他們對別人權益的尊重呢?
最後,簡單問一句:台大人,你上一次給別人方便,是什麼時候?
2. 對名校反思/看不到的根…椰子樹威武不能屈 李源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劉兆玄院長在台大畢業典禮上語重心長指出,台大學生如同校園的椰子樹,只顧自己往上長,連一點樹蔭都不給。我這位老朽回憶從前年輕的自己,想到現在的眾多台大人,對椰林大道的美好未來憧憬,不應幻滅,因為椰子樹沒有這般負面。
椰子樹同傅鐘及梅花是台大校徽的圖樣,取其鍥而不捨向上抽芽、生息不斷的大學教育精神。椰子樹筆直挺立,在烈日艷陽照射下,從不因缺水枯萎;在暴風雷雨襲擊下,從不彎腰因應求全。過去五十多年,我所見到的台大椰林,仍舊以優美姿態頂天立地,偶有大片樹葉掉落大道,從沒有敗絮殘局,乾脆俐落瞬即清理。
椰子樹可向上成長二十到三十公尺,沒有分枝,看得到只有頂部十多片羽狀長葉,細膩觀察才看到每年生長四、五片葉片脫落的痕跡,只有老去新出的葉片,才能生生不息。儘管葉片有限,遮蔭不顯,但垂落的枝葉,常以多角度迎接黃昏,把握有限的陽光,努力作光合效能,都是為著明天找到生機。挺立的椰子樹幹,環境好則粗狀,環境劣則細長,歲月會把粗細消長,從不故步自封。
地面上看不到的根,才是椰子樹「威武不能屈」的道理。這些根毛叢生四方,為著生命鞏固,可伸長四、五十公尺,不易摧倒斷裂,且能通權達變與根瘤菌和衷共濟,借力使力,在貧瘠土壤上,在乾枯地形下,根長根,永不懈怠,在惡劣環境時刻雌伏,等待機會向上成長,另為樹幹。
椰子樹仍舊應該是台大人的精神寄託,是人才孕育養成的最高境界,正直挺立,不畏艱難,竭盡心力,創造生機,生息不斷。獨立成長的椰子樹,樹葉有限,遮陽不足,成列的椰子林,仍舊可以遮蔭避雨。尤有進之,在孤獨成長的樹幹,留有生息不斷的抽芽,永續創新成長,向上頂天昂揚,向下扎根立地,給台大人更多的期待,他們可以扮演社會的良知,達成國家明天的希望。
出處:【2012/06/11 聯合報╱黑白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分享閱讀書籍心得或是發表回應(70 字以上),即能依部落格總留言序贏取「閱遊臺灣筆記書」一冊,名額200 名。(文字敘述之後請留下email,以便日後聯繫,未留下email者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