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用「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形容前途的險峻與危機的緊迫,卻不幸說中台灣今天的局勢。
行政院對於未來頂多也只有三年的計畫,因此少子化問題被提出來時已經來不及解決。二○一六年時可能會有六十所大學院校要關閉,政府迄今沒有對策;二○二五年起扶養比將超過百分之五十,老人照護產業需求大幅增加,而兒童相關產業急速萎縮,卻從沒聽說政府有哪個單位在積極研擬對策。
更荒唐的是,舉國上下卻繼續在炒作SCI和SSCI的英文論文發表量、爭世界百大排名,卻罕有人研究台灣即將面臨的嚴峻考驗與對策!
近年來油價飆漲而推動物價持續攀升,先進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普遍有廣大的民怨。以二○一○年的美元購買力計價時,過去四十五年來石油平均每桶約三十美元,除了一九七○與一九八○年代石油危機期間之外,二○○三年之前石油每桶不曾超過三十美元。如今石油已經站穩一百美元的價位,並且有繼續震盪攀漲的趨勢。國際貨幣基金(IMF)一向對市場自動調節機制極端信任,卻不得不在去年四月宣布:全球石油產能隨時會進入供不應求的狀態,油價漲幅最高可以達到百分之八百,造成長達廿年以上的能源危機,使全球經濟進入持續的負成長。美國能源情報署的預測較樂觀,但也不排除油價在廿年內的漲幅可能達到百分之一百六十。德國經濟結構研究院的預測甚至比國際貨幣基金會還更悲觀。
油價攀漲有其基本面的長期趨勢在支撐,不會因中東局勢和緩而解除。傳統油礦正在跨越最高產能而開始減產,供需的缺口由深海石油與加拿大油沙來填補。但後兩者的成本是傳統油礦的四倍,當它們在全球石油產量中占有愈來愈高的比例時,油價也將因而被持續往四倍的高價位推升。此外,新興國家為了強化出口競爭等理由而大量補貼國內油價,產油國也毫無節制地對國內油價進行補貼,使得上漲的油價無法有效地抑制全球總需求量的成長趨勢。
高價能源對台灣的衝擊遠遠超過主要的英語系國家,因此國內學者不可能從英文的期刊論文覺察到台灣的危機規模:台灣的能源自給率僅百分之零點六一,所受高油價的衝擊遠遠超過英、美、加等產油國與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油價激勵生質酒精與生質柴油的需求,而使歐洲與美洲的糧食生產漸漸供不應求,美國學者已經建議該國政府檢討糧食出口政策,糧食自給率僅百分之三十二的台灣將面臨嚴峻的糧食危機;油價高漲會使越洋貿易被陸路貿易所取代,尤其利潤較低的代工產業將會從亞洲移回到美洲或美國本土,台灣的產業與經濟都會面臨嚴重的打擊。
在台灣人最需要學術圈研究台灣的問題與對策時,教育部與國科會卻用各種評鑑與獎勵制度箝制國內學者的研究方向,驅策他們閱讀與撰寫以英文發表的SCI與SSCI論文,也間接壓迫關心台灣局勢的學者和他們的研究,使得國內學者罕有人知道台灣的急迫危機,甚至帶領學生去發展跟台灣社會、產業需求嚴重脫節的知識和技術,使得年輕人學非所用,甚至形成瞎眼的學術圈帶領著無知的政府和民眾,面對著急迫而嚴峻的能源、經濟、產業危機,卻舉國上下皆不知情!
未來的歷史可能會這樣寫:只有最愚蠢的政府,才會用五年五百億埋葬自己的學術,以及社會的未來!(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作者:彭明輝
出處:【2012-04-26/聯合報/A4版/要聞】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王建民外遇」與你/詹偉雄
王建民外遇,一家電視新聞台用了「台灣之光黯淡」的標題,框在畫面右上角,定位了這樁新聞的特質—它和我們所有人都相關。
「外遇」在現代社會中已不是新聞。對現代人而言,生命是一段探向未知的過程,既有的兩情相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際遇後,或因許多的事與願違,或因發現了「自我」的新發展方向,昔日的親密遂逐漸生冷起來。但人們畢竟還是有親暱的需要,此時任何一個外在的慰藉,都會吸引寂寞心靈離開家庭軌道,墜入某一種新鮮的歡愉中。
許多婚姻敘事研究的結果顯示:愈來愈多的外遇,都是「內遇」不成造成的結果,只要現代工商社會持續鼓舞著一種個人主義的生活,個人往往會以自身的自由來犧牲昔日對親密伴侶的承諾,無怪乎現代人經過浪漫自由戀愛後的關係破碎,恆常帶給當事人極其悲愴的感受,因為其中蘊含著「信任」與「背叛」、「付出」和「屈辱」的交鋒。但也正因為太頻繁了,這社會也逐漸老練到:讓當事人自行處理他們生命的難題,旁觀者僅含蓄地更改彼此的稱謂以作為必要的禮貌。
但這事情一落到王建民身上,他,以及我們,壓力都大了!
現代社會需要「明星」,我們透過媒介所呈現的明星才藝、表演和競技,在想像世界裡建構起一種神聖的、價值滿盈的形象,他的能力與我們距離遙遠,永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這種「聖」與「俗」的遙不可及,讓明星的表演不斷活絡、充填我們自身的想像。集體的想像愈深刻,代表明星承載的價值愈穩定,也就意味著我們日常生活世界不會解組——事實上,我們生活中充滿著各類事故、裁員、崩盤、毀壞、持續衰退、通膨陰影、世界大戰威脅……;是生活中的各類明星,合力穩定著一個秩序差強完好的世界。
但是,所有的明星,嚴格說來,都不是真的(我們甚至懷疑有「真的明星」嗎),明星是社會集體想像中的一個神聖角色而已,明星的螢光幕後生活也是和電影與電視幕前一樣,是必須表演的,表演著他成為那個明星的不成文劇本所規範的一言一行。而一旦他活出劇本外的情節,將為原本安定的社會帶來莫大震撼,這是因為明星一下子從「神聖」墜入了「世俗」,連帶地,我們的整體安全感也瓦解了一塊。
王建民將失去許多代言收入,因為那個原初的神聖角色崩解了,但卻也未嘗不可東山再起,網球名將阿格西的「浪子回頭」故事,比他的第一版人生更具神聖性,但我們也別忽略,這第二版的故事也是媒介建構的、觀眾想像的。
從歷史看,王建民是台灣明星世界的最後一方淨土,他「好球員」、「好男人」、「好父親」的形象,深深鞏固著傳統父權社會的基底,這一樁外遇事件,恰好來質疑檢視「台灣之光」這一意象背後那不可說的國族的、父權的霸道宰制關係:為什麼「性」和「愛」不能分開?我們害怕哪種秩序的崩解?為什麼我們不能對新親密關係進行辯論和思考,例如紀登斯所楬櫫的「不死纏爛打,但也不期望永恆」的「匯流之愛」(confluent love)?
這就是陳偉殷的幸運了,我們再也不會把「台灣之光」掛在他的左肩上了。(作者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
作者:詹偉雄
出處:【2012-04-25/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Lady Gaga vs. Bob Dylan /陳立恆
一個是崛起於金融海嘯之時,放大虛擬浮華的聲色崇拜。
一個是翹首於反戰浪潮之中,宣揚社會改革的詩意理想。
前者是最近在亞洲開巡迴演唱會,未演就已經滿城轟動的女神卡卡(Lady Gaga),而後者是六、七十年代,許多前衛青年們心中的大神巴布狄倫(Bob Dylan),無論我們喜不喜歡他們,他們都是屬於他們那個世代的英雄。
流行音樂與青春偶像,就像一面面時代精神的鏡子,直接映照出一代人對於當下與未來的詮釋、想像與期望。女神卡卡掀起的熱潮,其實離我的年紀十分遙遠,但身處文化創意產業圈子,每一個主流或非主流的文化現象,都是我們感興趣的焦點所在;對這個奇裝異服、才華洋溢,在短短四年之內就紅透全球的年輕創作型歌手,我自然充滿好奇。何況當初廿歲的我,也曾經揹起吉他、披著長髮,違反一切世俗眼光去尋找過自己的音樂夢。而當我第一次認真研究起幾首卡卡的暢銷金曲,我腦海裡卻忍不住自動撥放出巴布狄倫的「時代正在改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的旋律,有一剎那間,我懷疑我自己是不是這首歌裡描述的老路正在坍塌的傳統派,或是那個快被潮水淹沒的游泳者。
從她的音樂裡,我看見純粹個人感官的囈語與狂想,一種對於片刻狂歡的追求,也許虛幻,也許短暫,但目不暇給的光怪畫面,明快緊俏的動感節奏,完全可以彌補所有的不足,這就是時下年輕人對於當下與未來的詮釋、想像與期望。他們似乎沒有思索過這些問題,只是亟於化身到一個個脫離現實、物慾迷離、最後連自己也說不清自己相貌的華麗面具之下。原來我們從巴布狄倫的時代裡走來,已經走了這麼遠的一段路,可是我們卻走進了一個未知的新天地,這究竟是赫胥黎美麗新世界?還是愛麗絲的兔子洞?也許現在還太早下結論,無庸置疑的是,在這裡,音樂從思想理念的載體,變成了浮華掠影的妝容。
從女神卡卡的現象中,除了凸顯現代年輕人對於虛擬幻象的渴望,我發覺現代生活中許多事物也面臨了和音樂一樣的命運,文字、影像、科技、時尚,從有形到無形,都像是一顆顆味道強烈的口香糖,刺激感只存在於咀嚼時的那幾下,就可以隨口吐掉再換下一個新口味,在講究生活速食化的今天,「雋永」這樣的詞彙,顯得非常沒有時代精神。
也許我是一個傳統派,可是我不覺得我腳下的老路在坍塌,因為我明白「雋永」的力量一如它的名字,如同巴布狄倫的「飄散在風中」(Blowin' In The Wind)和「時代正在改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的歌聲,沒有任何的聲光科技與舞台效果,那樣上善若水的和弦清唱,在半個世紀以後的反伊拉克戰爭或占領華爾街等社會浪潮裡,依然可以找到歷久彌新的悸動。
誠然,女神卡卡和巴布狄倫一樣,都在各自的粉絲心目中占據了一個無可取代的地位,只是在巴布狄倫的鏡子裡,人們不滿意現實,卻還相信永恆,所以積極尋找真善美,企圖改變周遭的世界;而女神卡卡的鏡子裡,人們也不滿意現實,更不相信永恆,他們選擇暫時性抽離,藉著扮演不存在的角色,想像不存在的時空,來隱藏自己的失落與迷惘。
Lady Gaga vs. Bob Dylan,不是黑白,沒有對錯,但不知為何,這樣的反差,令我輾轉反側。
作者:陳立恆
出處:【2012-04-30/聯合報/A4版/要聞】
一個是翹首於反戰浪潮之中,宣揚社會改革的詩意理想。
前者是最近在亞洲開巡迴演唱會,未演就已經滿城轟動的女神卡卡(Lady Gaga),而後者是六、七十年代,許多前衛青年們心中的大神巴布狄倫(Bob Dylan),無論我們喜不喜歡他們,他們都是屬於他們那個世代的英雄。
流行音樂與青春偶像,就像一面面時代精神的鏡子,直接映照出一代人對於當下與未來的詮釋、想像與期望。女神卡卡掀起的熱潮,其實離我的年紀十分遙遠,但身處文化創意產業圈子,每一個主流或非主流的文化現象,都是我們感興趣的焦點所在;對這個奇裝異服、才華洋溢,在短短四年之內就紅透全球的年輕創作型歌手,我自然充滿好奇。何況當初廿歲的我,也曾經揹起吉他、披著長髮,違反一切世俗眼光去尋找過自己的音樂夢。而當我第一次認真研究起幾首卡卡的暢銷金曲,我腦海裡卻忍不住自動撥放出巴布狄倫的「時代正在改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的旋律,有一剎那間,我懷疑我自己是不是這首歌裡描述的老路正在坍塌的傳統派,或是那個快被潮水淹沒的游泳者。
從她的音樂裡,我看見純粹個人感官的囈語與狂想,一種對於片刻狂歡的追求,也許虛幻,也許短暫,但目不暇給的光怪畫面,明快緊俏的動感節奏,完全可以彌補所有的不足,這就是時下年輕人對於當下與未來的詮釋、想像與期望。他們似乎沒有思索過這些問題,只是亟於化身到一個個脫離現實、物慾迷離、最後連自己也說不清自己相貌的華麗面具之下。原來我們從巴布狄倫的時代裡走來,已經走了這麼遠的一段路,可是我們卻走進了一個未知的新天地,這究竟是赫胥黎美麗新世界?還是愛麗絲的兔子洞?也許現在還太早下結論,無庸置疑的是,在這裡,音樂從思想理念的載體,變成了浮華掠影的妝容。
從女神卡卡的現象中,除了凸顯現代年輕人對於虛擬幻象的渴望,我發覺現代生活中許多事物也面臨了和音樂一樣的命運,文字、影像、科技、時尚,從有形到無形,都像是一顆顆味道強烈的口香糖,刺激感只存在於咀嚼時的那幾下,就可以隨口吐掉再換下一個新口味,在講究生活速食化的今天,「雋永」這樣的詞彙,顯得非常沒有時代精神。
也許我是一個傳統派,可是我不覺得我腳下的老路在坍塌,因為我明白「雋永」的力量一如它的名字,如同巴布狄倫的「飄散在風中」(Blowin' In The Wind)和「時代正在改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的歌聲,沒有任何的聲光科技與舞台效果,那樣上善若水的和弦清唱,在半個世紀以後的反伊拉克戰爭或占領華爾街等社會浪潮裡,依然可以找到歷久彌新的悸動。
誠然,女神卡卡和巴布狄倫一樣,都在各自的粉絲心目中占據了一個無可取代的地位,只是在巴布狄倫的鏡子裡,人們不滿意現實,卻還相信永恆,所以積極尋找真善美,企圖改變周遭的世界;而女神卡卡的鏡子裡,人們也不滿意現實,更不相信永恆,他們選擇暫時性抽離,藉著扮演不存在的角色,想像不存在的時空,來隱藏自己的失落與迷惘。
Lady Gaga vs. Bob Dylan,不是黑白,沒有對錯,但不知為何,這樣的反差,令我輾轉反側。
作者:陳立恆
出處:【2012-04-30/聯合報/A4版/要聞】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鐵達尼號沉沒,哈佛圖書館升起/馬家輝
鐵達尼號沉沒一百周年,多少悲慟往事,多少死裡逃生,多少流言真相,都被傳媒廣泛報導,但有一位屍沉海底、名叫哈里懷德納(Harry Elkins Widener)的先生鮮被提及。而這位老兄,其實在四月廿三日「世界讀書日」頗值一談。因為,於其死後三年,美國哈佛大學出現了一所面積龐大的圖書館,藏書三百萬冊,至今為止,仍是全球最具規模的大學圖書館。
這所圖書館,以他為名,就叫做Harry Elkins Widener Memorial Library。
話說廿七歲的懷德納先生於一九一二年跟父母同行,一家三口,於法國西北部的Cherbourg-Octeville市登上鐵達尼號,快快樂樂地返回美國,返回他們的故鄉賓夕凡尼亞州。懷德納家族乃當地鉅富,經營運輸和電訊行業,也開設酒店;此番赴法,是替新酒店找尋名廚,找到了,雀躍回家,沒料遭遇海難。鐵達尼號沉沒前,老懷德納依照船長指示,親自把妻子和女傭扶上小艇,自己和兒子留下待救,生離死別,相顧無言。
丈夫和兒子命喪大海後,懷德納夫人捐贈鉅金,在哈佛大學設立了紀念圖書館,聲言要讓它成為「一艘永不沉沒的知識巨艦」。小懷德納本身是一九○七年的哈佛畢業生,由於死於海難,也由於其母作出設館義舉,哈佛校園內多年以來遂有一則傳說:懷德納夫人要求校方訂出規條,所有哈佛學生必須通過游泳考試始能取得畢業證書。這當然只是溫情流言,哈佛大學於廿世紀初確曾指令學生必修游泳課程,但這跟懷德納太太根本扯不上關係,而且於一九二○年亦取消了規定。
哈佛校園另一項跟懷德納有關的傳說是:懷德納夫人長期資助學校飯堂廉售冰淇淋,只因這是小懷德納最愛吃的餐後甜品。但溫情歸溫情,這亦不符事實。
懷德納圖書館有多大、有多好?我沒有去過,無法置一詞,但我讀過在哈佛Houghton Library工作的Matthew Battles在《圖書館的故事》書裡所寫的動人體驗:
「它是一個世界,完整卻又不可能完整,其中滿是秘密。它就像一個世界,自有其變化和四時變化。書籍被讀者的欲望牽動,如潮水般湧入且湧出圖書館。在懷德納圖書館中負責上架的人曾經形容圖書館的『呼吸』狀態:呼是指學期開始時,大量的書從書架上被席捲而去;吸是指學期結束時,這些書又飛了回來。因此圖書館也像一副身軀,書頁有如內臟般在黑暗中層層堆疊。懷德納圖書館的書架比其他地方更意味深長,我常暗想,宇宙是由書這個單一元素的無窮變化形態所組成,所以,人類也是由書構成。」
關於哈佛圖書館的傳說,在美國,在歐洲,甚至在亞洲,皆因各種理由被輾轉流傳。坊間不是有一本叫做《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的中文書嗎?告訴你,內容都是假的,是由作者編輯網上流言而成。這些流言絕大部分由華人網民偽作,內容離不開「學習這碼子事兒,不是欠缺時間,而是欠缺毅力」、「切勿把今天的事拖留到明天」、「今天不走,明天要跑」等通俗警語,明明全屬漢語思維,卻被配上了破爛無比的英文,託稱是由哈佛圖書館牆上抄來。
地球上的事兒,只要被冠上哈佛之名,便可加分,是書是人,都一樣。重看「鐵達尼號」電影,遙想懷德納舊事,下回去美國,也真應去哈佛圖書館走一走,看一看。(作者為香港作家)
作者:馬家輝
出處:【2012-04-23/聯合報/A4版/要聞】
這所圖書館,以他為名,就叫做Harry Elkins Widener Memorial Library。
話說廿七歲的懷德納先生於一九一二年跟父母同行,一家三口,於法國西北部的Cherbourg-Octeville市登上鐵達尼號,快快樂樂地返回美國,返回他們的故鄉賓夕凡尼亞州。懷德納家族乃當地鉅富,經營運輸和電訊行業,也開設酒店;此番赴法,是替新酒店找尋名廚,找到了,雀躍回家,沒料遭遇海難。鐵達尼號沉沒前,老懷德納依照船長指示,親自把妻子和女傭扶上小艇,自己和兒子留下待救,生離死別,相顧無言。
丈夫和兒子命喪大海後,懷德納夫人捐贈鉅金,在哈佛大學設立了紀念圖書館,聲言要讓它成為「一艘永不沉沒的知識巨艦」。小懷德納本身是一九○七年的哈佛畢業生,由於死於海難,也由於其母作出設館義舉,哈佛校園內多年以來遂有一則傳說:懷德納夫人要求校方訂出規條,所有哈佛學生必須通過游泳考試始能取得畢業證書。這當然只是溫情流言,哈佛大學於廿世紀初確曾指令學生必修游泳課程,但這跟懷德納太太根本扯不上關係,而且於一九二○年亦取消了規定。
哈佛校園另一項跟懷德納有關的傳說是:懷德納夫人長期資助學校飯堂廉售冰淇淋,只因這是小懷德納最愛吃的餐後甜品。但溫情歸溫情,這亦不符事實。
懷德納圖書館有多大、有多好?我沒有去過,無法置一詞,但我讀過在哈佛Houghton Library工作的Matthew Battles在《圖書館的故事》書裡所寫的動人體驗:
「它是一個世界,完整卻又不可能完整,其中滿是秘密。它就像一個世界,自有其變化和四時變化。書籍被讀者的欲望牽動,如潮水般湧入且湧出圖書館。在懷德納圖書館中負責上架的人曾經形容圖書館的『呼吸』狀態:呼是指學期開始時,大量的書從書架上被席捲而去;吸是指學期結束時,這些書又飛了回來。因此圖書館也像一副身軀,書頁有如內臟般在黑暗中層層堆疊。懷德納圖書館的書架比其他地方更意味深長,我常暗想,宇宙是由書這個單一元素的無窮變化形態所組成,所以,人類也是由書構成。」
關於哈佛圖書館的傳說,在美國,在歐洲,甚至在亞洲,皆因各種理由被輾轉流傳。坊間不是有一本叫做《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的中文書嗎?告訴你,內容都是假的,是由作者編輯網上流言而成。這些流言絕大部分由華人網民偽作,內容離不開「學習這碼子事兒,不是欠缺時間,而是欠缺毅力」、「切勿把今天的事拖留到明天」、「今天不走,明天要跑」等通俗警語,明明全屬漢語思維,卻被配上了破爛無比的英文,託稱是由哈佛圖書館牆上抄來。
地球上的事兒,只要被冠上哈佛之名,便可加分,是書是人,都一樣。重看「鐵達尼號」電影,遙想懷德納舊事,下回去美國,也真應去哈佛圖書館走一走,看一看。(作者為香港作家)
作者:馬家輝
出處:【2012-04-23/聯合報/A4版/要聞】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花蓮台東的遊法/舒國治
任何地方,哪怕再偉大再美不勝收,也有它的遊法。像巴黎、紐約、羅馬、京都皆是。
找出一條簡單俐落的行動方式,像何處去、何處不去,或哪些看、哪些不看,作出選擇的決定,便是我所謂的「遊法」。
花蓮市,人一出火車站,見大山直壓眼前,雄壯極矣,這便是百年來花蓮最教人醉心之事。然欲一探這樣近二千公尺大山,必須向北,自太魯閣牌樓進入。傳統上的絕景,如燕子口、九曲洞等,能去最好;倘遊覽車幾十輛湧入,見勢只好放棄。此時不妨選前段北側的「沙卡礑步道」,一邊是古時山道,另一邊是淙淙不息的沙卡礑溪,氣勢懾人,卻又清幽,走個兩三公里,毫不累人,又有遺世獨立情趣。
南面山谷,亦可一去,便是鯉魚潭。走貼山的環潭步道一兩公里,空氣絕佳,遊人也少。鯉魚潭有一點小版本的日月潭意況,不少大陸遊客玩過了日月潭,偶被領來此處,更感驚艷。去鯉魚潭,宜採吉安鄉之路而去。吉安是中央山脈山腳下的田村,尤其南華村引自奇萊山之水圳最值稍停。今日吉安已建設過多,只能自擇僻徑、自行想像七十年前駱香林(一八九五—一九七七)卜居花蓮時高山下田村人家的野況。
花蓮遊,最不宜多停市區,乃山海無盡也。自己租車固是一途,更好的是請導遊兼開車。有導遊阿銘,太太在莊敬路二四三號開「有的沒的」二手雜貨舖,或許是外地遊客最有用的協助。
花蓮吃住,亦有講究。住,最簡單明瞭又不失雅潔,是翰品(昔稱中信,永興路二號),房間方正,窗戶可開,樓下停車場清晰可見。吃早餐,可選德安一街五十九號的豆漿包子舖,它的蔥油餅是球形的,好吃。午餐晚餐,簡單些,吃「蔣嫂小吃」(中興路一一二號),浙江大陳島家常菜,蘿蔔燒帶魚最受好評。豐盛些,吃「莊太太餐廳」(吉安鄉荳蘭一街十四號),有白切雞、蒸魚;野菜有情人的眼淚等。
台東遊,則第二日一早,先租車,取縱谷(台九線)南行,在光復鄉前,凡經過的鄉鎮,不妨看一眼日治時期的移民村(即方正規劃、有日本房子者),以備日後夢想在山谷覓地耕讀之參考。離開光復,向東取一九三縣道,鄉景無限,經「自強外役監獄」,直到安通,倘有興,可洗溫泉。再返回台九線,直抵池上「換鵝山房」(中正路四十五號),叨擾一杯冰梅茶,休息片刻。「換鵝」是民宿,售自家醃製梅子、梅醬、梅精,質最佳。下午腹饑,可嚐「吉人家」麵線(新興村松吉路三十八號)。池上絕景是稻海,再加上直又長的田間道路,所謂「伯朗大道」,令遊客流連不捨。更絕的景,是向西走「南橫」四十分鐘至天龍吊橋。這一段路,未必遜於太魯閣,卻一個閒人也無。
池上向南,可直抵台東,或直奔都蘭。自此之後,全是海洋景也。
先談下榻。台東市有「公教會館」(南京路近新生路),最簡明輕鬆。都蘭稍北,近都歷,有「六號交響曲」,眺海看山最佳。
再說吃飯。富岡漁港的「特選餐廳」,除魚蝦鮮物外,野菜最豐,可點兩三種,再加白切雞,旅途奔波下最得解乏。
都蘭向北,太多的不為人知小山谷,是台東遊賞的最美探覓經驗,亦是躲避塵俗、尋求歸隱的最宜做夢地,其中最好最高的眺景所在,稱「私房景點」(都蘭村郡界八十二號),遊人攀高至此,面向大海,一空依傍,人居台灣真無憾也。(作者為作家)
作者:舒國治
出處:【2012-04-21/聯合報/A31版/民意論壇】
找出一條簡單俐落的行動方式,像何處去、何處不去,或哪些看、哪些不看,作出選擇的決定,便是我所謂的「遊法」。
花蓮市,人一出火車站,見大山直壓眼前,雄壯極矣,這便是百年來花蓮最教人醉心之事。然欲一探這樣近二千公尺大山,必須向北,自太魯閣牌樓進入。傳統上的絕景,如燕子口、九曲洞等,能去最好;倘遊覽車幾十輛湧入,見勢只好放棄。此時不妨選前段北側的「沙卡礑步道」,一邊是古時山道,另一邊是淙淙不息的沙卡礑溪,氣勢懾人,卻又清幽,走個兩三公里,毫不累人,又有遺世獨立情趣。
南面山谷,亦可一去,便是鯉魚潭。走貼山的環潭步道一兩公里,空氣絕佳,遊人也少。鯉魚潭有一點小版本的日月潭意況,不少大陸遊客玩過了日月潭,偶被領來此處,更感驚艷。去鯉魚潭,宜採吉安鄉之路而去。吉安是中央山脈山腳下的田村,尤其南華村引自奇萊山之水圳最值稍停。今日吉安已建設過多,只能自擇僻徑、自行想像七十年前駱香林(一八九五—一九七七)卜居花蓮時高山下田村人家的野況。
花蓮遊,最不宜多停市區,乃山海無盡也。自己租車固是一途,更好的是請導遊兼開車。有導遊阿銘,太太在莊敬路二四三號開「有的沒的」二手雜貨舖,或許是外地遊客最有用的協助。
花蓮吃住,亦有講究。住,最簡單明瞭又不失雅潔,是翰品(昔稱中信,永興路二號),房間方正,窗戶可開,樓下停車場清晰可見。吃早餐,可選德安一街五十九號的豆漿包子舖,它的蔥油餅是球形的,好吃。午餐晚餐,簡單些,吃「蔣嫂小吃」(中興路一一二號),浙江大陳島家常菜,蘿蔔燒帶魚最受好評。豐盛些,吃「莊太太餐廳」(吉安鄉荳蘭一街十四號),有白切雞、蒸魚;野菜有情人的眼淚等。
台東遊,則第二日一早,先租車,取縱谷(台九線)南行,在光復鄉前,凡經過的鄉鎮,不妨看一眼日治時期的移民村(即方正規劃、有日本房子者),以備日後夢想在山谷覓地耕讀之參考。離開光復,向東取一九三縣道,鄉景無限,經「自強外役監獄」,直到安通,倘有興,可洗溫泉。再返回台九線,直抵池上「換鵝山房」(中正路四十五號),叨擾一杯冰梅茶,休息片刻。「換鵝」是民宿,售自家醃製梅子、梅醬、梅精,質最佳。下午腹饑,可嚐「吉人家」麵線(新興村松吉路三十八號)。池上絕景是稻海,再加上直又長的田間道路,所謂「伯朗大道」,令遊客流連不捨。更絕的景,是向西走「南橫」四十分鐘至天龍吊橋。這一段路,未必遜於太魯閣,卻一個閒人也無。
池上向南,可直抵台東,或直奔都蘭。自此之後,全是海洋景也。
先談下榻。台東市有「公教會館」(南京路近新生路),最簡明輕鬆。都蘭稍北,近都歷,有「六號交響曲」,眺海看山最佳。
再說吃飯。富岡漁港的「特選餐廳」,除魚蝦鮮物外,野菜最豐,可點兩三種,再加白切雞,旅途奔波下最得解乏。
都蘭向北,太多的不為人知小山谷,是台東遊賞的最美探覓經驗,亦是躲避塵俗、尋求歸隱的最宜做夢地,其中最好最高的眺景所在,稱「私房景點」(都蘭村郡界八十二號),遊人攀高至此,面向大海,一空依傍,人居台灣真無憾也。(作者為作家)
作者:舒國治
出處:【2012-04-21/聯合報/A31版/民意論壇】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如何衡量風險?/新井一二三
最近去了一趟上海和北京。親眼看到的大陸現狀,和之前在日本聽說過的情形,相差很大。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天空的顏色,不是藍,也不是灰,而是黃的。肯定是什麼化學物質的顏色了。每天呼吸汙染的空氣,怎麼行?當地人說,只有世博會期間天天看到了藍天,後來又看不到了,於是有些人在自己家窗戶上設置了空氣清潔機。一個年輕人說:去東京個人旅行,最喜歡的是天天看得到藍色的天空。
真沒想到,東京的空氣竟成為觀光資源。反過來說,上海人為空氣煩惱的程度就那麼嚴重。
不僅如此啊,當地人又說,吃的喝的都不能放心,帶小娃娃的盡量購買外國產奶粉,以前買日本的,核電站事故以後則改買澳大利亞的。我跟他們說,東京的空氣也曾一度汙染到很糟糕的地步,但是後來通過法律規制了工廠廢氣、汽車廢氣,改善了空氣質量,中國也應該能夠採取同樣的措施吧。不行,他們說,我們的政府好像不聽老百姓的意見,請問世上有沒有不騙人民的政府?
到了北京,空氣也好不到哪裡去。北京朋友說,現在很紅的餐廳一條街,許多館子用的是所謂地溝油,是一家電視台的記者冒充工人去打工揭破了真相的,你說可怕不可怕?他也說,最近去了日本旅行,日本很好啊,哪裡都乾淨。
中國人說乾淨,乃呼吸的空氣、吃喝的東西都不用擔心的意思。這是日本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日本國憲法第廿五條規定:經營健康而文明的生活,是全部國民都擁有的權利。在黃色的天空下,吃地溝油過的日子,不能說健康,也不能說文明。雖然中國已成了世界第二名經濟大國,但是最大城市上海和北京的居民,都還不能經營健康而文明的生活。
北京的記者會上,有人問我,聽說日本在不遠的將來再會發生大地震,請問日本人怎樣面對那樣的預測?我回答說,去年三一一後,就有個北京朋友馬上來電話,勸了我來北京避一避,如果是三天五天,或者一兩個月,我會考慮避一避的,但是更長時間的話,則很難說了。為什麼?因為在北京定居下來,天天呼吸可疑的空氣,運氣差就吃上地溝油,都算是冒生命風險吧!跟在日本遇上大地震的概率比,哪個風險更大,是否很難說?
東京大學放射線科的中川惠一醫師,三一一以後重複地在媒體上說:避難生活的精神壓力會非常大,搞不好要導致各種病,跟輻射線造成的風險比,哪個更大是需要根據個人情形而衡量的。他也介紹美國九一一以後發生的狀況,襲擊事件以後,撞車喪命的人數大幅度增加了,乃懼怕遇上恐怖分子劫機的美國人,改開汽車橫斷北美大陸導致的。
人活著就得冒風險。而風險的來源始終不止一種:地震、海嘯、核電站事故、空氣汙染、地溝油,以及避難生活造成的精神壓力。據統計,三一一以後,來日本的外國旅客減少了。同時,日本政府放寬了中國人申請簽證的條件,結果不少大陸人來日本發現了藍天,之後再三地回來,一方面觀光名勝古蹟,另一方面避一避可疑的空氣和危險的食品。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還是人類走投無路了?(作者為日本作家)
作者:新井一二三
出處:【2012-04-16/聯合報/A4版/要聞】
真沒想到,東京的空氣竟成為觀光資源。反過來說,上海人為空氣煩惱的程度就那麼嚴重。
不僅如此啊,當地人又說,吃的喝的都不能放心,帶小娃娃的盡量購買外國產奶粉,以前買日本的,核電站事故以後則改買澳大利亞的。我跟他們說,東京的空氣也曾一度汙染到很糟糕的地步,但是後來通過法律規制了工廠廢氣、汽車廢氣,改善了空氣質量,中國也應該能夠採取同樣的措施吧。不行,他們說,我們的政府好像不聽老百姓的意見,請問世上有沒有不騙人民的政府?
到了北京,空氣也好不到哪裡去。北京朋友說,現在很紅的餐廳一條街,許多館子用的是所謂地溝油,是一家電視台的記者冒充工人去打工揭破了真相的,你說可怕不可怕?他也說,最近去了日本旅行,日本很好啊,哪裡都乾淨。
中國人說乾淨,乃呼吸的空氣、吃喝的東西都不用擔心的意思。這是日本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日本國憲法第廿五條規定:經營健康而文明的生活,是全部國民都擁有的權利。在黃色的天空下,吃地溝油過的日子,不能說健康,也不能說文明。雖然中國已成了世界第二名經濟大國,但是最大城市上海和北京的居民,都還不能經營健康而文明的生活。
北京的記者會上,有人問我,聽說日本在不遠的將來再會發生大地震,請問日本人怎樣面對那樣的預測?我回答說,去年三一一後,就有個北京朋友馬上來電話,勸了我來北京避一避,如果是三天五天,或者一兩個月,我會考慮避一避的,但是更長時間的話,則很難說了。為什麼?因為在北京定居下來,天天呼吸可疑的空氣,運氣差就吃上地溝油,都算是冒生命風險吧!跟在日本遇上大地震的概率比,哪個風險更大,是否很難說?
東京大學放射線科的中川惠一醫師,三一一以後重複地在媒體上說:避難生活的精神壓力會非常大,搞不好要導致各種病,跟輻射線造成的風險比,哪個更大是需要根據個人情形而衡量的。他也介紹美國九一一以後發生的狀況,襲擊事件以後,撞車喪命的人數大幅度增加了,乃懼怕遇上恐怖分子劫機的美國人,改開汽車橫斷北美大陸導致的。
人活著就得冒風險。而風險的來源始終不止一種:地震、海嘯、核電站事故、空氣汙染、地溝油,以及避難生活造成的精神壓力。據統計,三一一以後,來日本的外國旅客減少了。同時,日本政府放寬了中國人申請簽證的條件,結果不少大陸人來日本發現了藍天,之後再三地回來,一方面觀光名勝古蹟,另一方面避一避可疑的空氣和危險的食品。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還是人類走投無路了?(作者為日本作家)
作者:新井一二三
出處:【2012-04-16/聯合報/A4版/要聞】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人間詩選-土地從來不屬於/吳晟
土地,從來不屬於
你,不屬於我,不屬於
任何人,只是暫時借用
供養生命所需
一坵田,八百代主人
歷代祖先,守護土地
再交付下一代
看顧,即使擁有
也只是億萬年生命史
匆匆一瞬
鳥,飛掠天空、借宿樹梢
魚,悠游海洋溪流,棲息水草
獸,覓食森林原野
散居山坡、丘陵、平原、海濱
每一片土地的子民
也都只是暫住者
請解放我們的腳掌和肌膚
請敞開我們的鼻息
請貼近我們的心胸
直接傾聽土地深處 最深處
汨汨流動的訴說
土地,孕育豐饒多樣的
生命,綿延不息
任何經濟數字,沒有資格
估算多少價值與意義
土地,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上天的照拂下
從來不虧欠、不背棄
人們,為何一再換來
粗暴的傷害
今日活著的我們
明日即將離去
何忍放任永無魘足的貪念
吞噬有限的山林溪流綠地
成為不肖的祖先
如何向子孫交代
人心一旦喪失
土地倫理的尊重
就會水泥般硬化
每一片土地的毀棄
都是萬劫不復的災難
將我們快速逼近
無處立足的絕境
彷如空氣、彷如陽光、彷如四季
土地,從來不屬於
任何人,任何世代
誰也沒有權力
剝奪下一代的未來
註:本篇部分詩句靈感得自印地安西雅圖酋長演說詞、韓良露文章「誰在守護土地」及好友林明德教授的提示。謹致謝忱。
作者:吳晟
出處:【2012.05.23中國時報】
你,不屬於我,不屬於
任何人,只是暫時借用
供養生命所需
一坵田,八百代主人
歷代祖先,守護土地
再交付下一代
看顧,即使擁有
也只是億萬年生命史
匆匆一瞬
鳥,飛掠天空、借宿樹梢
魚,悠游海洋溪流,棲息水草
獸,覓食森林原野
散居山坡、丘陵、平原、海濱
每一片土地的子民
也都只是暫住者
請解放我們的腳掌和肌膚
請敞開我們的鼻息
請貼近我們的心胸
直接傾聽土地深處 最深處
汨汨流動的訴說
土地,孕育豐饒多樣的
生命,綿延不息
任何經濟數字,沒有資格
估算多少價值與意義
土地,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上天的照拂下
從來不虧欠、不背棄
人們,為何一再換來
粗暴的傷害
今日活著的我們
明日即將離去
何忍放任永無魘足的貪念
吞噬有限的山林溪流綠地
成為不肖的祖先
如何向子孫交代
人心一旦喪失
土地倫理的尊重
就會水泥般硬化
每一片土地的毀棄
都是萬劫不復的災難
將我們快速逼近
無處立足的絕境
彷如空氣、彷如陽光、彷如四季
土地,從來不屬於
任何人,任何世代
誰也沒有權力
剝奪下一代的未來
註:本篇部分詩句靈感得自印地安西雅圖酋長演說詞、韓良露文章「誰在守護土地」及好友林明德教授的提示。謹致謝忱。
作者:吳晟
出處:【2012.05.23中國時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