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有看到,漁船插國旗回來了。
在梧棲港等待時,老魚販跟我不約而同地想起這個早年的熱鬧畫面。我們和幾十位買家,一起在冷颼颼的碼頭,等待捕烏船返港。
今年冬天特別寒冷,大陸漁民無法適時出海,烏魚群躲過一劫。冬至了,牠們游抵台灣中南部,正是魚卵最成熟肥美時,中南部好幾處寥落的漁港,竟也意外地熱鬧起來。
以前漁船回港,遠遠眺望著,船上若插有一支國旗,表示這趟出海至少捕獲一萬尾。碼頭早有親朋好友,陸續施放炮竹,興高采烈地歡迎。如今,大家已許久未看到插國旗,聽聞鞭炮聲了。
九○年代初,我仍有這樣美好的體驗。先看著滿載烏魚的船緩緩進港,在夾道歡迎中卸貨,眾人精神勃勃地忙著裝簍、清洗、盤點和分類。接著,再迅速以刀具,取下肥美的魚膘和烏卵。漁民們愉悅地忙碌著,露出滿足的笑容。對西海岸漁民來說,烏魚豈止是烏金,根本就是每年的年終獎金。老天爺發的,總是比公司老板更阿莎力。
晚近幾年沿海漁獲式微,多數漁民難以靠出海謀生。一路走訪漁港,聽多了捕撈不到的抱怨。這些勞動階層的兄弟若能在年關,享受生活的喜悅,特別讓人感到窩心。我因而再度跑去梧棲港,想要具體感染這種快樂氛圍。
另一個原因也跟年節有關。母親出身龍井海邊的望族,從小我即聽她口述,日治時期年節到了,外公那一輩的孩童若有烏魚子當零嘴,代表著今年烏魚豐收,價錢公道,街上還買得到。若那年沒有烏魚子,意味著今年烏魚數量稀少,價錢特別昂貴,甚而是當地物產收成欠佳之意。這情景難免讓人憂心,未來一年恐怕不會好過。
也不知這傳統是何時形成的,後來家裡每年除夕,不管菜色是否豐富,母親在桌上勢必備有烏魚子。它永遠是最重要的年菜。
有此年節記憶,我對烏魚的到來才會那麼敏感,積極打探捕烏返港的時間。適時趕去觀看漁民的眉開眼笑,沾一點豐收的喜氣。對許多西海岸的漁民,有時年節的氣氛好像這樣也就足夠了,不再需要其他牲禮的準備。
捕烏食烏是台灣特有的漁業傳統,大陸人不像我們這麼偏好烏魚子,也無此食用內涵。但烏魚為何近年來逐漸減少,卻跟大陸漁民濫捕有關。他們的手法粗糙,甚至以炸藥捕捉。此一瘋狂,其實又跟台灣諸多不肖商人的競相降價、恣意購買有著直接關係。日後兩岸ECFA談判,勢必得針對烏魚的捕捉細密討論,不宜提前濫捕,導致烏魚生態破壞,進而把這一明鄭時代即有記載的海洋文化毀滅。
在等候時,老魚販還跟我提到,廿年前,他看過一艘船插三支旗。若以現今烏魚價格,一尾三百元,他要我算看看,這艘插了三支旗的,現賺多少。我簡單估算一下,天啊,好像出海一次,全年都可以在家逍遙了。
後來,我們終於等到一艘捕烏船返港。它沒插國旗,但炮竹和煙火還是熱鬧響起。我樂觀地猜想,捕獲的數量應該不少吧。那天起直到年底,從梧棲以降到梓官,多數漁港都有豐收的訊息,彷彿回到昔時的年關。
今年烏魚回籠絕不是生機恢復,更非好日子回來,只是一時、一年的行情。我還是擔心,明年會重蹈晚近十多年的低迷。甚至有一天,烏魚不再。
這次的豐收說不定是最後的警示,提醒我們烏魚的生態危機,現今面臨的問題在哪。當然也幽微地隱喻著,唯有漁民年年綻放笑容,來日才會不斷有好年。
作者:劉克襄(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出處:【2012/01/25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分享閱讀書籍心得或是發表回應(70 字以上),即能依部落格總留言序贏取「閱遊臺灣筆記書」一冊,名額200 名。(文字敘述之後請留下email,以便日後聯繫,未留下email者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