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大概四十歲以前,我的心常常住在一些情緒裡,比方說,憤怒、恐懼、焦慮、偏執、激動,有時感到自己像溺水般的憂鬱。
我花了很長的歲月,才學會跟這些情緒相處,找到一些平衡之道;但有時我越想控制、消減這些情緒,它反而累積,有時候爆發,我都覺得自己像是餓鬼或阿修羅。
甚至以前別人的言語或行為,如果我覺得有惡意,就會很生氣,然後反擊;我花了四十年,在學習認識自己。
我還以為,那些情緒是「我」的生命呢。
所幸,很負面情緒的時候,我都讀經,譬如,《普門品》、《金剛經》,或默誦《心經》。
總是有用,因此我還算能夠平衡。
這幾年,我多了一些進步。不等情緒生起並蔓延擴大,當有不快樂的事發生,我都去想像,這些是幻化而已,像大海裡的一個小泡沫,一下子,就會過去。
因此,也就沒什麼好掛礙、生氣或恐懼。
我常常去想,生生世世以來,不知道「自己」有過多少負面情緒,但又有哪一件是此生的「我」記得的呢?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浪費那麼多生命住在情緒裡?
《金剛經》中,佛陀回答舍利弗如何處理自己的心,媽媽,要理解佛陀所說的「空性」,我們可以從想像自己的心是無邊的大海開始,這個那個不如我們意的種種,都只是瞬間生滅的泡沫而已。
媽媽,一瓶墨水是沒辦法把大海染黑的。
我們的心真的像大海,我們的心本來就是大海。
媽媽,下次身體有一些不舒服,有不如意的人或事了,妳就去想,自己的心是大海。
當我們的心不是情緒的心,而是無窮無邊的大海,我們就會遠離害怕與恐懼了。
作者:許悔之
出處:【2012/02/23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分享閱讀書籍心得或是發表回應(70 字以上),即能依部落格總留言序贏取「閱遊臺灣筆記書」一冊,名額200 名。(文字敘述之後請留下email,以便日後聯繫,未留下email者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