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十九日,日本國家天文台常田佐久教授說小冰河期可能來臨。這是五年來第四個不同國家的天文學者如是說。
最早一位,俄羅斯天文學者阿不都參曼托夫(Habibullo Abdussamatov),在○七年預言小冰河期將來臨,被美國科學家罵「神經病」。第二位是一○年發表類似看法的荷蘭天文學家雅格(Cornelis de Jager)。第三位是去年六月發表報告的美國「國家太陽天文台」的西爾(Frank Hill)和同仁們,對此美國科學界反應冷靜。
這四位天文學家根據不同的觀測,卻得到相同的結論:太陽活動力下降,可能進入「冬眠」,照射地球力量減弱。十七世紀中開始(一六四五至一七一五)北半球數十年酷寒的氣候可能來臨。當時,英國泰晤士河凍結厚冰,堅如磐石,其上曾舉行各式歡樂慶典。
近十多年來,全球自然界的災變種類變多、規模增加。但是早在數十年至兩百年前,有五組災變的指標便已開始持續攀升,似乎預告大災變的來臨。而至今尚乏人注意的是:五組災變的指標已在攀升頂峰後開始下降。
一、地震頻率。我們看每年二級以上的地震次數:一九七三年四千五百次,之後持續幾乎成直線(並非成週期起伏)攀升至○八年,增加六倍至達三萬次的頂峰。○九年陡降至一萬三千次,回到一九九二年次數。一○年兩萬一千次,一一年約兩萬二千次,已不復○八年的威猛。
七級以上的大地震在九○年、九九年、○七年各有十八次,九五年、一一年各廿次,而一○年高達廿二次。大地震次數上升緩慢,尾隨地震總數上升後才跟進。依此推測,如果地震總數高峰已過,且逐漸下滑,若干年後大地震次數也可能下滑。
二、火山爆發頻率。上世紀全球火山每年噴發次數逐漸上升。一九○○年卅四次,○八年達高峰七十八次,之後便陡降,似乎與地震頻率同步。○九年六十八次,一○年六十九次,一一年再降為五十六次。
三、磁北極移動速度。地球是個大磁鐵,有磁北極和磁南極。磁北極和地理北極(指向北極星)不同,但相去不遠。一八五○年左右,在加拿大北方的地球磁北極開始向西北移動。至一九○○年,其速度只每年半公里,之後逐漸加快,兩千年速度高達七十公里。之後速度下滑,○九年六十四公里,一○年五十五公里,一一年四十八公里。近百年來,磁北極移動加速同時,地球磁場加速減弱,地震和火山活動增加。如果磁北極移動速度減緩,也許會伴隨其他災變減緩的趨勢。
四、太陽黑子強度。公元兩千年後,太陽黑子強度持續下降。由兩千九百高斯的強度,減到一一年的兩千高斯。預計在二○年將達一千五百高斯,之後黑子數目將極少,甚至消失。
五、太陽黑子數目。每十一年,太陽黑子數目增加至高峰然後降到谷底。但是,八九年後各週期高峰的黑子數目持續遞減。
未來如果自然災變—暖化、地震、火山等—逐漸下降,固然是好消息。但是,人類不努力,人為災變依然嚴重。
小冰河期來臨後,北極融冰停止。但是人類繼續燒碳,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持續攀升。後果是海洋酸化、空氣汙染、生靈塗炭、人類慢性病蔓延。
二○一二年底絕非末日。然而,「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我們能不努力嗎?
(作者為新書《大災變》作者,曾任美國Manville公司資深地質師,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作者:林中斌
出處: 【2012/05/16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分享閱讀書籍心得或是發表回應(70 字以上),即能依部落格總留言序贏取「閱遊臺灣筆記書」一冊,名額200 名。(文字敘述之後請留下email,以便日後聯繫,未留下email者無效。)